第十五章 颜柳

潘伯鹰 / 著投票加入书签

77读书网 www.777du.com,最快更新中国书法常识最新章节!

    从虞欧等大家由隋入唐,蔚成唐楷的新局面以后,以武德初年到玄宗天宝年间说来,也已经一百二三十年了。在此期内,书法的波澜虽然天天变化,不过很大的出入可以说是没有的。但时间既已经历了这许多年,既已有了许多变化,则大变化的到来已是必然的了。果然,唐书法中的第二个高峰又起来了,第二个新的局面又展开了。代表这一新高峰新局面的便是颜真卿与柳公权。

    颜真卿字清臣,琅玡临沂人。他的五代祖便是北齐著名的学者颜之推,而曾祖便是唐初的学者颜师古。他从小是个孤儿,全靠母亲殷氏将他教(养)大。玄宗开元年间举进士。

    在他做官的初期便表现出卓越的才干和刚正的品格,也便因此得罪了当时的宰相杨国忠。杨国忠把他从朝廷中赶出去做平原太守。

    那时正是玄宗年老昏淫之际,安禄山在渔阳坐拥重兵伺机造反之时。他逆料安禄山必定要反,一旦反起,叛军必定要来平原。他就假托由于霖雨增修城隍,暗集兵力,兼储粮械,以为守备之计。他一面每天与宾客饮酒划船为戏,这样骗过了安禄山的密探。等到安禄山叛军大起,河北望风降贼,只有一座平原城派了司马参军李平来报已修守战。从长安城中连夜逃出的玄宗才叹了一口气说:“河北二十四郡无一忠臣。我不知颜真卿是何如人,他竟能如此!”这时的颜真卿已是大唐天下最早的唯一的一面爱国旗帜。这时饶阳、济南、清河、景城、邺郡等处都“各以众归”,奉他为勤王的领袖。

    他的哥哥颜杲卿这时做常山太守,把安禄山所派守土门的大将李钦凑、高邈等人斩了。土门等十七郡光复,推真卿为盟主。这土门即是历来兵家公认的军略要地井陉。这样一来安禄山造反声势虽大,但安贼的归路却被颜家兄弟斩断了。这是安禄山的生死关头,安贼的凶焰决不能不回烧。原来这一大举动,是他们兄弟秘密计划好了的。他们决定“相与起义兵犄角断贼归路,以纡西寇之势”。为传达机密,居中往来通问参与谋划的,便是真卿的外甥卢逖和杲卿的小儿子季明。

    唐·颜真卿《祭侄季明文稿》

    果然,安禄山凶焰回烧,派史思明将常山围困起来。颜杲卿孤城奋战了六昼夜,箭和粮食都尽了,连井水也竭了,于是城陷了。贼党胁迫杲卿投降,将刀架在季明的颈子上。杲卿不答,季明的头被砍下来。杲卿被械送到洛阳,当面痛骂安禄山。安禄山亲自叫人把杲卿绑在桥柱上“节解”了。杲卿的大儿子泉明由于被派出境,得以不死。泉明后来寻觅父尸,才知道父亲被“节解”时,是先断掉一只脚的。由这些昭彰的事实,可知唐家江山,虽然后来由郭子仪、李光弼等恢复,而其最初是由于颜氏兄弟父子惨烈的鲜血洗出来的。颜真卿在这一段家国惨痛的历史悲剧中,凝刻心魂,收摄血泪,留下了万古常新的《祭侄季明文稿》真迹。

    肃宗至德二年,真卿被任为宪部尚书,迁御史大夫,认真执法。后来屡因刚直,出入朝廷的外郡多次。元载做宰相的时候,他为检校刑部尚书知省事。累进封鲁郡开国公,所以后代一直都称他为颜鲁公。那时元载出了个坏主意,要皇帝答应,百官奏事一切都须先通过宰相。真卿认为这是李林甫和杨国忠都不敢做的坏事,上疏痛驳,因此又贬官。元载死后,杨炎、卢杞相继做宰相又都讨厌他。他的年纪到此时已经很老,位至太子太师,声望崇高。卢杞暗中盘算,要用计策陷害他。

    这时已是德宗建中四年。那出身淮西偏裨的李希烈已经位至藩镇,兵陷汝州,与逆将朱滔等称王反叛唐室。卢杞这时和德宗决定了派他以重臣元老的身份去说服李希烈。他去了。

    他在李希烈的势力之下,骂退李贼诱迫他做伪宰相的阴谋和屡次逼死的威胁,自己作就墓志,准备一死。直到李希烈打破汴州在大梁做起伪楚皇帝来,他始终在囚系之中。经过一年多,到了兴元元年八月三日李贼派人将这位七十七岁坚贞不屈的老人害死在汝州。

    他这样壮烈地死在奸臣陷害与逆臣谋杀的惨局之下,引起后世无穷的痛惜悲愤。宋朝米芾就作过一篇文章记载一个道士曾经在他死后遇见他,原来他不曾死,却是由道家所谓的“兵解”而成仙。从这种幻想的神话中,可以看到他的殉节,是如何深刻地影响到后人的想慕。

    柳公权字诚悬,京兆华原人。他是著名的柳公绰的弟弟,柳仲郢的叔父。十二岁能为辞赋。他生平用功经术,尤其对于《诗》《书》《左氏春秋》《国语》,以及《庄子》最为精熟,又懂音乐,元和初年擢进士第。他第一次做官就吃了字写得太好的“亏”,唐穆宗看到他说:“我在佛庙里看见过你写的字,早就想见面了。”这样就拜他为右拾遗侍书学士。这侍书的职务在当时地位和祀神的役夫相等的,为“缙绅”所耻。

    他一声不响,做得很久,竟然经历了穆宗、敬宗、文宗三朝。由此可见他是一个澹于荣进的人。在他与穆宗相见时,穆宗问他用笔的方法。他说“心正则笔正,乃可法矣”。原来穆宗是个很荒纵的皇帝,听了他的话觉得话中有骨头。这就是中国书法史上盛传的“笔谏”美谈。由此又可见他是一个持正敢言的人。

    到了文宗时,他做了中书舍人,充翰林书诏学士,但仍旧要他在宫中侍书。文宗和他很好,常常和他谈到深夜;并且赞美他的文学高明,说曹子建七步成诗,他只要三步就够了。但他仍旧保持他说直话的性情,所说的都是大事。

    武宗即位,他由“学士承旨”的要职罢为“右散骑常侍”。他年纪已经老了,常常因龙钟而失了朝廷的礼仪。懿宗咸通初年,以太子太保致仕就死了。年八十八。

    唐·柳公权《神策军碑》

    唐·柳公权《玄秘塔碑》

    他的字在当时非常值钱。这当然由于他写得好,但也由于连着几个皇帝的称赞,更增加了声势。文宗曾经和他联句。文宗是“人皆苦炎热,我爱夏日长”。他接的是“熏风自南来,殿阁生余凉”。其他学士也有作的,但文宗独佩服他的诗句,于是叫他写在殿壁上,每字大五寸。文宗认为即使钟王复生也无以过。宣宗叫他在御前写字,是由军容使西门季玄捧砚,枢密使崔巨源拿笔的。只叫他写了真书“卫夫人传笔法于王右军”十个字,草书“谓语助者焉哉乎也”八个字,行书“永禅师真草千字文得家法”十一个字。然后赐他锦彩银器。在这样情况之下,当时公卿大臣家的碑志,如若求不到他来写,人们就会骂这家的子孙不孝。连“外夷入贡”也都另外带了钱来作为买柳字的专款。因此,他所收入的珍宝货贝异常之多。但他却只知写字,不知管财。他自己收存笔砚图画,而将财物交给他的两个仆人,一叫海鸥,一叫龙安。这两人替他收藏,却暗中吞没了。他有一天问起,“为什么箱子锁得好好的而银器都不见了呢?”海鸥说:“不晓得。”他笑道:“银杯长了翅膀,飞升成仙了。”原来老先生并不糊涂,他心中有数,口里寻寻开心而已。在这故事里,我们尚可想见他慈祥滑稽的神情,千载之下宛然如新。

    至于他们二人(颜柳)的书法,就颜真卿说来,他是一个世传的最标准的书家。原来,自古我们对书法的观点是专从艺术的角度来讲的。书法所考究的是笔画之优劣。因此它虽与文字学有关,但却不是文字学。譬如六朝的别字,以及武则天所造的那几个新体字,在深通“六书”的文字学者看来,完全不能赞同;但在只讲“八法”的书家看来,“六书”问题乃是次要的,甚至是可以完全不问的。但颜真卿则不然,他既是卓越的书家,同时又是文字学者。他的远祖如颜腾之就是个著名的书家,颜之推就不但工书并讲字学。曾祖颜勤礼、颜师古,熟精篆籀又是训诂家。他的祖父昭甫又精于篆籀草隶。他的父亲唯贞、伯父元孙又全是文字学家、书家。元孙所著《干禄字书》是一部讲实用字学的,即由他手写而成。不仅如此,他的母系也是著名的世传书家。他的外祖殷仲容不但是书家,并且是画家。仲容的父亲殷令名更是唐初的大书家(令名传世唯有《裴镜民碑》,这是欧虞以外的一大楷书模范。因为少见,故影响不大)。在这样的遗传与环境中,他之所以能成为一个大书家是很自然的。他自己的篆书就写得极好。他的楷书皆合于字学,无论从书法的角度或文字学的角度去考验他,都是最合格的。因此,我们说他是一个世传的标准书家。这是他的最大特点。

    唐·颜真卿《刘中使帖》

    他的书法学褚遂良,后来自成一家。《唐书本传》说他“善正草书,笔力遒婉”,这一评价很公允。为的笔力遒的人往往不能婉;婉了,又不易遒,所以他是适得其中的。不过如李后主却也有不满他的意见,例如说:“真卿得右军之筋而失于粗。”又说:“颜书有楷法而无佳处,正如叉手并脚田舍汉。”此外,米芾也说:“颜柳挑踢为后世丑怪恶札之祖,从此古法荡无遗矣。”又说:“颜行书可观,真便入俗品。”

    我们看来,颜的楷书正是善于以新为古、以拙为巧的。他的行书更是不见起伏之形,不可踪迹了。他从褚法去求王右军,字形特别宽绰,不求小处的巧妙,但大处的安排却极巧妙;字形很新,但若以二王法详细去考验,却又无不暗合。由于他不在字形上求同于古人,所以成其新;由于细考而仍暗合于古人,所以证明他是心知古人的原则,而自己运用生新,这才是真的会学古人。由于他的字形特别宽绰近乎拙笨,米芾评他与柳为“丑怪恶札之祖”,这也由于嫌他的字形笨拙。而后来学颜柳而不能通颜柳之意的人,也确不免丑怪。但学得不好,却不能要颜柳负责。至于骂他“古法荡无遗”,也正由于颜确是暗用古法,而别出新意的。但米芾对于颜柳尽管一面骂,一面还是大佩服。米说:“《争座位帖》有篆籀气,为颜书第一。字相连属,诡异飞动,得于意外。”“《不审》《乞米》二帖,在颜最为杰思,想其忠义奋发,意不在字。天真罄露,在于此书。”“颜《送刘太冲序》碧笺书。碧笺宜墨,神采艳发,龙蛇生动,睹之惊人。”这可证明米芾到底是个识者了。

    唐·颜真卿《送刘太冲序》

    颜字到了宋朝更加流行。欧阳修、苏轼、黄庭坚都极力提倡他的字,成为一种风气。这风气,直至今日还很流行,影响的广远,不言可知。苏说得好:“颜公变法出新意,细筋入骨如秋鹰。”我们特别郑重提醒学颜字的人应该从这条大道去认识他。

    唐·柳公权《跋送梨帖》

    柳公权最初学王字,后来又遍阅隋唐的笔法自成一家。现在传世的真迹只有《送梨帖》后面的几行跋尾。他的字以劲健为主,趋于清瘦一路,所以世称“颜筋柳骨”。米芾说:“公权如深山道士修养已成,神气清健,无一点尘俗。”总之他和颜一样,是一种新派的字,而这一种的“新”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而是自运古法以生新的。明朝董其昌对于柳书有深切的认识。他说:“柳尚书极力变右军法,盖不欲与禊帖面目相似,所谓神奇化腐朽故离之耳。凡人学书,以姿态取媚,鲜能解此。余于虞褚颜欧皆曾仿佛十一。自学柳诚悬方悟用笔古淡处。自今以往,不得舍柳法而趋右军也。”董不是随便说的。董的早年小楷近于颜,而晚年小楷就很得柳的意趣。

    总之,我们中国的书法自王羲之以后到颜真卿、柳公权又开一新局面,这局面一直影响到了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