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三

纪昀 / 著投票加入书签

77读书网 www.777du.com,最快更新纪评文心雕龙最新章节!

    铭箴第十一

    昔帝轩刻舆几以弼违,大禹勒笋虡而招谏。成汤盘盂,著日新之规;武王户席,题必戒之训。周公慎言于金人,仲尼革容于欹器:(眉批:欹器不言有铭,此句未详。或六朝所据之书,今不尽见耳。) 则先圣鉴戒,其来久矣。故铭者,名也。观器必也正名,审用贵乎盛德。盖臧武仲之论铭也,曰:“天子令德,诸侯计功,大夫称伐。”夏铸九牧之金鼎,周勒肃慎之楛矢,令德之事也;吕望铭功于昆吾,仲山镂绩于庸器,计功之义也;魏颗纪勋于景钟,元作“铭”,曹改。 孔悝表勤于卫鼎,称伐之类也。若乃飞廉有石椁之锡,灵公有《蒿里》之谥,铭发幽石,吁可怪矣!赵灵勒迹于番吾,元作“禺”,杨改。 秦昭刻博元作“傅”,朱改。 于华山,夸诞示后,吁可笑元作“茂”,又作“戒”。 也!详观众例,铭义见矣。(眉批:李习之论铭, 谓:盘之辞可迁于鼎,鼎之辞可迁于山,山之辞可迁于碑。惟时之所纪,而不必专切于是物。其说甚高,然与观器正名之义乖矣,但不得直赋是物尔。)(眉批:处处可移,不免马络;字字比附,亦成滞相。斟酌于不即不离之间,则两义兼得矣。)

    至于始皇勒岳,政暴而文泽,亦有疏通之美焉。若班固燕然之勒,张昶华阴之碣,序亦盛矣。蔡邕铭思,独冠古今。桥元作“侨”,孙改。 公之钺,元作“箴”。 吐纳典谟;朱穆之鼎,全成碑文:溺所长也。至如敬通杂器,准矱戒铭,而事非其物,繁略违中。崔骃品物,赞多戒少,李尤积篇,义俭辞碎。蓍龟神物,而居博弈之中;衡斛嘉量,而在臼杵之末。曾名品之未暇,何事理之能闲哉!魏文九宝,器利辞钝。唯张载元作“采”,谢改。 《剑阁》,其才清采。迅足骎骎,后发前至,勒铭岷汉,得其宜矣。

    箴者,所以攻疾防患,喻针石也。斯文之兴,盛于三代。《夏》《商》二箴,余句颇存。及周之辛甲,百官箴一篇,体义备焉。迄至春秋,微而未绝。故魏绛讽君于后羿,楚子训民于在勤。战代已来,弃德务功,铭辞代兴,箴文委绝。至扬雄稽古,始范《虞箴》,作《卿尹》《州牧》二十五篇。及崔、胡补缀,总称《百官》。指事配位,鞶鉴可征,信所谓追清风于前古,攀辛甲于后代者也。至于潘勖《符节》,要而失浅;温峤《傅臣》,博而患繁;王济《国子》,引广一作“多”。 事杂;一作“寡”。 潘尼《乘舆》,义正体芜:凡斯继作,鲜有克衷。至于王朗《杂箴》,乃置巾履,得其戒慎,而失其所施。观其约文举要,宪章戒铭,而水火井灶,繁辞不已,志有偏也。

    夫箴诵于官,铭题于器,名目虽异,而警戒实同。箴全御过 ,故文资确 元作“確”,朱改。 切 ;铭兼褒赞 ,故体贵弘润 。(眉批:四语分明。)(眉批:陆士龙云:铭博约而温润,箴顿挫而清壮。亦同斯旨。) 其取事也,必核 元作“覆”。 以辨 ;其摛文也 ,必 简而深 :此其大要也。然矢言之道盖阙,庸器之制久沦,所以箴铭异用,罕施于代。(眉批:此为当时惟趋词赋而发,亦补明评文不及近代之故。) 惟秉文君子,宜酌其远大焉。

    赞曰:铭实表器,箴惟德轨。有佩于言,无鉴于水。秉兹贞厉,敬言乎履。义典则弘,文约为美。

    舆几  《皇王大纪 》:帝轩作舆几之箴 ,以警宴安 。

    笋虡  《鬻子 》:大禹为铭于笋虡曰 :教寡人以道者击鼓 ,教以义者击钟 ,教以事者振铎 ,语以忧者击磬 。

    户席  《大戴礼 》:尚父道丹书之言 ,武王闻之 ,惕若恐惧 ,退而为戒 ,书于席四端 、于机 、于鉴 、于盥盘 、于楹 、于杖 、于带 、于履屦 、于觞豆 、于户 、于牖 、于剑 、于弓 、于矛 ,尽为铭焉 ,以戒后世子孙 。

    金人  《家语 》:孔子观周 ,入后稷之庙 ,有金人焉 ,三缄其口 ,而铭其背曰 :古之慎言人也 ,无多言 ,多言多败 。

    欹器  《荀子 》:孔子观于鲁威公之庙 ,有欹器焉 。问于守者 ,为宥坐之器 ,虚则欹 ,中则正 ,满则覆 。叹曰 :乌有满而不覆者哉 ?

    论铭  《左传 》:季武子以所得于齐之兵作林钟 ,而铭鲁功焉 。臧武仲曰 :非礼也 。夫铭 ,天子令德 ,诸侯言时计功 ,大夫称伐 。今称伐则下等也 ,计功则借人也 ,言时则妨民多矣 ,何以铭为 ?

    金鼎  《左传 》:王孙满对楚子曰 :昔夏之有德 ,远方图物 ,贡金九牧 ,铸鼎象物 。

    楛矢  《国语 》:仲尼曰 :昔武王克商 ,通道九夷八蛮 ,肃慎氏贡楛矢 。先王欲昭其令德之致远也 ,故铭其筈曰 :肃慎氏之楛矢 。

    吕望  《史记 》:太公望吕尚者 ,东海上人 。蔡邕 《铭论 》:吕尚作周太师 ,其功铭于昆吾之鼎 。

    仲山  《窦宪传 》:南单于遗宪古鼎 ,其傍铭曰 :仲山甫鼎 ,其万年 ,子子孙孙永保用 。

    庸器  《周礼 》:典庸器 ,掌藏乐器 、庸器 。《注 》:庸器 ,伐国所获之器 ,若崇鼎 、贯鼎 ,及以其兵物所铸铭也 。

    魏颗  《国语 》:昔克潞之役 ,秦来图败晋功 ,魏颗以其身却退秦师于辅氏 ,亲止杜回 。其勋铭于景钟 。

    孔悝  《礼记 ·祭统 》有卫孔悝之鼎铭 。

    飞廉  《秦本纪 》:蜚廉为纣石北方 ,还 ,无所报 ,为坛霍太山而报 ,得石棺 ,铭曰 :帝令处父不与殷乱 ,赐尔石棺以华氏 。死 ,遂葬于霍太山 。

    灵公  《庄子 》:卫灵公死 ,卜葬于沙丘 。掘之数仞 ,得石椁焉 。洗而视之 ,有铭焉 ,曰 :不冯其子 ,灵公夺而埋之 。

    《蒿里 》 见 《乐府 》“铙挽 ”注 。

    赵灵  《韩子 》:赵主父令工施钩梯而缘番吾 ,刻疏人迹其上 ,广三尺 ,长五尺 ,而勒之曰 :主父尝游于此 。

    秦昭  《韩子 》:秦昭王令工施钩梯而缘华山 ,以松柏之心为博 ,箭长八尺 ,棋长八寸 ,而勒之曰 :昭王与天神博于此 。

    勒岳  《秦始皇本纪 》:始皇上泰山 ,立石封祠祀 ,刻石颂秦德焉 ,而去 。

    燕然  《窦宪传 》:南单于请兵北伐 ,拜宪车骑将军 。大破单于 ,登燕然山 ,刻石勒功 ,纪汉威德 。令班固作铭 。

    华阴  《古文苑 》:《华阴堂阙碑铭 》,张昶为北地太守段煨作 。

    桥公之钺  《蔡中郎集 ·桥玄黄钺铭 》,帝命将军 ,秉兹黄钺 ;威灵振耀 ,如火之烈 。公之在位 ,群狄斯柔 ;齐斧罔设 ,人士斯休 。

    朱穆之鼎  《蔡中郎集 》:忠文朱公 ,名穆 ,字公叔 ,延熹六年卒 。肆其孤用 ,作兹宝鼎 ,铭载休功 ,俾后裔永用享祀 ,以知其先之德 。按 :伯喈作朱公叔坟前石碑 ,前用散体 ,后系四言韵语 ,至鼎铭则纯作散体大篇 ,不著韵语 ,所谓全成碑文也 。

    敬通  《冯衍传 》:衍 ,字敬通 ,所著赋 、诔 、铭 、说 、杂文五十篇 。

    崔骃  《崔骃传 》:骃 ,字亭伯 ,所著诗 、赋 、铭 、颂 、书 、记 、表 、《七依 》、《婚礼结言 》、《达旨 》、《酒警 》,合二十一篇 。

    李尤  《后汉书 》:李尤 ,字伯仁 ,所著诗 、赋 、铭 、诔 、颂 、《七叹 》、《哀典 》,凡一十八篇 。《文章流别论 》:尤自山河都邑至刀笔算契 ,无不有铭 ,而文多秽病 。

    九宝  《典论 》:魏太子丕 ,造宝剑 、宝刀三 ,匕首三 ,皆因姿定名 。其文曰 :选咨良金 ,命彼国工 ,精而炼之 ,至于百辟 ,恨不遇薛烛 、青萍也 。

    《剑阁 》 《张载传 》:载父收 ,蜀郡太守 。载至蜀省父 ,道经剑阁 ,以蜀人恃险好乱 ,因著铭以作诫 。张敏见而奇之 ,乃表上其文 ,武帝遣使 ,镌之于剑阁焉 。

    《夏 》 《逸周书 ·文传解 》引 《夏箴 》云 :中不容利 ,民乃外次 。

    《商 》 《吕氏春秋 ·名类 》篇引 《商箴 》云 :天降灾布祥 ,并有其职 。

    百官  《左传 》:魏绛谓晋侯曰 :昔周辛甲之为太史也 ,命百官官箴王阙 。

    在勤  《左传 》:楚自克庸以来 ,其君无日不讨国人而训之 ,箴之曰 :民生在勤 ,勤则不匮 。

    《虞箴 》 扬雄自序 “箴莫善于 《虞箴 》”,作 《州箴 》。

    崔 、胡  《文章流别论 》:扬雄依 《虞箴 》作十二州 、十二官箴 ,传于世 。不具九官 ,崔氏累世弥缝其阙 ,胡公又以次其首目而为之解 ,署曰 《百官箴 》。

    潘勖  《卫觊传 》:建安末 ,河南潘勖与觊并以文章显 。《文章志 》:勖 ,字元茂 ,初名芝 ,改名勖 。

    温峤  《晋书 》:温峤迁太子中庶子 ,在东宫 ,数陈规讽 ,献 《侍臣箴 》。

    王济  《王济传 》:济 ,字武子 。文辞秀茂 ,累官侍中 。以忤旨 ,左迁国子祭酒 。

    潘尼  《晋书 》:潘尼为 《乘舆箴 》。

    王朗  《王朗传 》:朗 ,字景兴 ,历官御史大夫 。所著奏 、议 、论 、记 ,咸传于世 。

    确切  确 ,坚正也 。《崔实传 》:指切时要 ,言辩而确 。

    诔碑第十二

    周世盛德,有铭诔之文。大夫之材,临丧能诔。诔者,累也;累其德行,旌之不朽也。夏商已前,其详靡闻。周虽有诔,未被于士。又贱不诔贵,幼不诔长,在万乘,则称天以诔之。读诔定谥,其节文大矣。自鲁庄战乘丘,始及于 士 。逮尼父卒,哀公作诔。观其慭遗之切,呜呼之叹,虽非睿作,古式存焉 。(眉批:诔之传者始于是,故标为古式。) 至柳妻之诔惠子,则辞哀而韵长矣 。(眉批:此诔体之始变,然其文出《列女传》,未必果真出柳下妇也。)

    暨乎汉世,承流而作。扬雄之诔元后,文实烦秽,沙麓撮其要,而挚疑成篇,有脱误。 安有累德述尊,而阔略四句乎!杜笃之诔,有誉前代;《吴诔》虽工,而他篇颇疏。岂以见称光武,而改盼千金哉!傅毅所制,文体伦序;孝山、崔瑗,辨絜相参。观其序事如传,辞靡律调,(眉批:“调”字平声。) 固诔之才也。潘岳构意,专师孝山,巧于序悲,易入新切,《御览》作“丽”。 所以隔代相望,能征厥声者也。至如崔骃《诔赵》,刘陶《诔黄》,并得宪章,工在简要。陈思叨名,而体实繁缓。(眉批:所讥者烦秽、繁缓,所取者伦序、简要、新切,评文之中已全见大意。) 文皇诔末,旨言自陈,其乖甚矣 !

    若夫殷臣诔汤,追褒《玄鸟》之祚;(眉批:诔汤之说未详。) 周史歌文,上阐后稷之烈:诔述祖宗,盖诗人之则也。至于序述哀情,则触类而长。傅毅之诔北海,云“白日幽光,雰雾杳冥”。始序致感 ,一作“惑”,从《御览》改。 遂为后式 ;景 而效者 ,弥取于工 元作“功”,谢改。 矣 。(眉批:此变质而文之始,故别论之。)

    详夫诔之为制,盖选言录行,传体而颂文 ,荣始而哀终 。论其人也,暧乎若可觌;道其哀也,凄焉如可伤:此其旨也。

    碑者,埤也。上古帝皇,纪号封禅,树石埤岳,故曰碑也。周穆纪迹于弇山之石,亦古碑之意也。又宗庙有碑,树之两楹,事止元作“正”。 丽牲,未勒勋绩。(眉批:碑非文名,误始陆平原。孙何纠之,拔俗之识也。) 而庸器渐缺,故后代用碑,以石代金,同乎不朽。自庙徂坟,犹封墓也。

    自后汉以来,碑碣云起。才锋所断,莫高蔡邕。观杨赐之碑,骨鲠训典;陈、郭二文,词一作“句”,从《御览》改。 无择言;周乎众碑,莫非清允。其叙事也该而要,其缀采也雅而泽;清词转而不穷,巧义出而卓立:察其为才,自然而至。孔融所创,有慕伯喈,张、陈两文,辨给足采,亦其亚也。及孙绰为文,志在碑诔;温、王、郤、庾,辞多枝杂;桓彝一篇,最为辨裁。

    夫属碑之体,资乎史才 ,其序则传,其文则铭。(眉批:东坡文章盖世,而碑非所长,足验此言之信。) 标序盛德,必见清风之华;昭纪鸿懿,必见峻伟之烈:此碑之制也。夫碑实铭器,铭实碑文,因器立名,事光当作“先”。 于诔。是以勒石赞勋者,入铭之域;树碑述已者,同诔之区焉。

    赞曰:写实追虚,碑诔以立。铭德慕行,文采允集。观风似面,听辞如泣。石墨镌华,颓影岂忒。

    大夫之材  见 《诠赋 》篇 “登高能赋 ”注 。

    贱不诔贵  《礼记 》:贱不诔贵 ,幼不诔长 ,礼也 。惟天子称天以诔之 ,诸侯相诔 ,非礼也 。

    鲁庄  《檀弓 》:鲁庄公及宋人战于乘丘 ,县贲父御 ,卜国为右 。马惊 ,败绩 ,公队 ,佐车授绥 。公曰 :未之卜也 。县贲父曰 :他日不败绩而今败绩 ,是无勇也 。遂死之 。圉人浴马 ,有流矢在白肉 。公曰 :非其罪也 。遂诔之 。士之有诔 ,自此始也 。

    哀公  《左传 》:孔子卒 ,哀公诔之曰 :旻天不吊 ,不慭遗一老 ,俾屏予一人以在位 ,茕茕余在疚 。呜呼哀哉 !尼父 ,无自律 !

    柳妻  《说苑 》:柳下惠死 ,门人将诔之 。妻曰 :将诔夫子之德耶 ?则二三子不如妾知之也 。乃诔曰 :夫子之不伐兮 ,夫子之不竭兮 ,夫子之信成而与人无害兮 。柔屈从俗 ,不强察兮 。蒙耻救民 ,德弥大兮 。虽遇三黜 ,终不弊兮 。岂弟君子 ,永能厉兮 。嗟乎惜哉 !乃下世兮 。庶几遐年 ,今遂逝兮 。呜呼哀哉 !神魂泄兮 。夫子之谥 ,宜为惠兮 。

    诔元后  《汉书 》:王莽建国五年 ,元后崩 ,诏扬雄作诔曰 :太阴之精 ,沙麓之灵 。作合于汉 ,配元生成 。

    杜笃  《后汉书 》:杜笃 ,字季雅 。大司马吴汉薨 ,光武诏诸儒诔之 。笃为诔最高 ,帝美之 。

    改盼千金  《国策 》:苏代说淳于髡曰 :人有卖骏马者 ,比三旦立市 ,人莫之知 。伯乐还而视之 ,去而顾之 ,一旦而马价十倍 。

    孝山  《后汉书 》:苏顺 ,字孝山 。和安间 ,以才学见称 ,所著赋 、论 、诔 、哀辞 、杂文 ,凡十六篇 。

    潘岳  《潘岳集 》有 《杨荆州诔 》《杨仲武诔 》《夏侯常侍诔 》《马汧督诔 》。

    刘陶  《刘陶传 》:陶 ,字子奇 ,济北贞王勃之后 ,著书数十万言 。

    自陈  《曹子建集 ·文皇诔 》至 “咨远臣之眇眇兮 ,感凶问以怛惊 ”以下 ,皆自陈之辞 。

    北海  《后汉书 》:北海靖王兴 ,齐武王伯升子也 ,永平七年薨 。《古文苑 》傅毅此诔 ,其文不全 ,亦无 “白日幽光 ”之语 。

    封禅  《管子 》:古者封泰山禅梁父者 ,七十二家 。

    弇山  《穆天子传 》:天子觞西王母于瑶池 ,遂驱升乎弇山 ,乃纪迹于弇山之石 ,而树之槐 ,眉曰 :西王母之山 。

    丽牲  《祭义 》:牲入庙门丽于碑 。《说文注 》:古宗庙立碑系牲 ,后人因于上纪功德 。孙何 《碑解 》:碑者 ,乃葬祭飨聘之际 ,所植一大木耳 。而其字从石者 ,将取其坚且久 ,未闻勒铭其上也 。今丧葬令其螭首龟趺 ,洎丈尺品秩之制 。又易之以石者 ,后儒增耳 。

    碑碣  《后汉书注 》:方者谓之碑 ,圆者谓之碣 。

    杨赐  《杨赐传 》:赐 ,字伯献 ,历官太尉 ,卒谥文烈 。《蔡中郎集 》有 《司空文烈侯杨公碑 》。

    陈 、郭  《蔡中郎集 》有 《陈太丘碑 》《郭有道碑 》。

    孔融  《孔融传 》:融 ,字文举 ,与蔡邕素善 。邕卒 ,后有虎贲士 ,貌类于邕 。融每酒酣 ,引与之同坐 ,曰 :虽无老成人 ,尚有典型 。所著诗 、颂 、碑文 ,凡二十五篇 。

    张 、陈两文  孔文举有 《卫尉张俭碑铭 》。陈文无考 。融殁于曹子建之前 ,非陈思王也 。

    孙绰  《孙绰传 》:绰 ,字兴公 ,历官著作郎 。于时文士 ,绰为其冠 。温 、王 、郄 、庾诸公之薨 ,必须绰为碑文 ,然后刊石 。《世说新语 》:孙兴公作 《庾公诔 》,多寄托之辞 。既成 ,示庾道恒 。庾见慨然 ,送还之 ,曰 :先君与君 ,自不至于此 。

    桓彝  《桓彝传 》:彝 ,字茂伦 ,历官宣城内史 。在郡 ,苏峻反 ,为其将韩晃所害 ,绰为碑文 。

    哀吊第十三

    赋宪孙云:当作“议德”。(眉批:“赋宪”二字出《汲冢周书》,王伯厚《困学纪闻》已有 考证,不得妄改为“议德”。) 之谥,短折曰哀。哀者,依也。悲实依心,故曰哀也。以辞遣哀,盖不泪之悼,故不在黄发,必施夭元作“天”。 昏。昔三良殉秦,百夫莫赎,事均夭横,《黄鸟》赋哀,抑亦诗人之哀辞乎?

    暨汉武封禅,而霍子侯元作“光病”,曹改;又一本作“霍嬗”。 暴亡,帝伤而作诗,亦哀辞之类矣。及后汉,汝阳王亡,崔瑗哀辞,始变前式 。元作“戒”,谢改。 然履突鬼门,怪而不辞;驾龙乘云,仙而不哀 。(眉批:此后世祭文之通病。) 又卒章五言,颇似歌谣,亦仿佛乎汉武也。至于苏慎、疑作“顺”。 张升,并述哀文,虽发其情华,而未极心实。建安哀辞,惟伟长差善,《行女》一篇,时有恻怛。及潘岳继作,实踵其美。观其虑善辞变,情洞悲苦,叙事如传 ,结言摹诗 ,促节四言 ,鲜 有缓句 。故能义直而文婉,体旧而趣新 ,(眉批:四字精妙,凡文皆然。) 《金鹿》《泽兰》,莫之或继也。

    原夫哀辞大体,情主于痛伤,而辞穷乎爱惜。幼未成德,故誉止于察惠;“誉”字,《御览》作“与言”二字。 弱不胜务,故悼加乎肤色。“悼”字下,《御览》有“惜”字,“肤”一作“容”。 隐心而结文则事惬,观文而属心则体奢。奢体为辞 ,则虽丽 不哀 ;必使情往会悲,文来引泣,乃其贵耳。

    吊者,至也。《诗》云“神之吊矣”,言神至也。君子令终定谥,事极理哀,故宾之慰主,以至到为言也。压溺乖道,所以不吊矣。又宋水郑火,行人奉辞,国灾民亡,故同吊也。及晋筑虒元作“虎”,孙改。 台,齐袭燕城,史赵元脱,孙补。 苏秦,翻贺为吊,(眉批:史赵、苏秦,乃一时说词,不得列之吊类。) 虐民构敌,亦亡之道。凡斯之例,吊之所设也。或骄贵而殒身,或狷忿《御览》作“介”。 以乖道;或有志而无时,或美才而兼累:追而慰之,并名为吊。

    自贾谊浮湘,发愤吊屈,体同而事核,辞清而理哀,盖首出之作也。及相如之吊二世,全为赋体。桓谭以为其言恻怆,读者叹息;及平一作“卒”。 章要切,断而能悲也。扬雄吊屈,思积功寡,意深文略,故辞韵沉膇。班彪、蔡邕,并敏于致语,然影附贾氏,难为并驱耳。胡、阮之吊夷齐,褒而无闻;仲宣所制,讥呵实工。然则胡、阮嘉其清,王子伤其隘,各一本下有“其”字。 志也。祢衡之吊平子,缛丽而轻清;陆机之吊魏武,序巧而文繁。降斯以下,未有可称者矣。

    夫吊虽古义 ,而华辞未造 ;华过韵缓 ,则化而为赋 。(眉批:四语正变分明,而分寸不苟。) 固宜正义以绳理,昭德而塞违,割析褒贬,哀而有正,则无夺伦矣。

    赞曰:辞定所表,在彼弱弄。苗而不秀,自古斯恸。虽有通才,迷方告一作“失”。 控。千载可伤,寓言以送。

    短折  《汲冢周书 》:蚤孤短折曰哀 ,恭仁短折曰哀 。

    夭昏  《左传 》:札瘥夭昏 。《注 》:夭死曰札 ,小疫曰瘥 ,短折曰夭 ,未名曰昏 。

    三良  《左传 》:秦伯任好卒 ,以子车氏之三子为殉 ,皆秦之良也 。国人哀之 ,为之赋 《黄鸟 》。《诗 ·秦风 ·黄鸟 》篇是也 。

    霍子侯  《霍去病传 》:去病薨 ,子嬗嗣 。嬗 ,字子侯 ,上爱之 ,幸其壮而将之 ,为奉车都尉 ,从封泰山而薨 。《汉武帝集 》:嬗死 ,上甚悼之 ,乃自为歌诗 。

    哀辞  《文章流别论 》:哀辞者 ,诔之流也 。

    张升  《后汉书 》:张升 ,字彦真 。著赋 、诔 、颂 、碑 、书 ,凡六十篇 。

    《行女 》 《曹子建集 ·行女哀辞 》:三年之中 ,二子频丧 。《文章流别论 》:建安中 ,文帝与临淄侯各失稚子 ,命徐幹 、刘桢等为哀词 ,是伟长亦有 《行女 》篇也 。

    《金鹿 》《泽兰 》 《潘岳集 ·金鹿哀辞 》。金鹿 ,岳之幼子也 。又 《为任子咸妻作孤女泽兰哀词 》。泽兰 ,子咸之女也 。

    厌溺  《檀弓 》:死而不吊者三 ,畏 、厌 、溺 。

    宋水  《左传 》:庄公十一年秋 ,宋大水 ,公使吊焉 ,曰 :天作淫雨 ,害于粢盛 ,若之何不吊 ?

    郑火  《左传 》:昭公十八年 ,宋 、卫 、陈 、郑皆火 ,陈不救火 ,许不吊灾 。

    虒台  《左传 》:游吉相郑伯以如晋 ,亦贺虒祁也 。史赵见子太叔曰 :甚哉其相蒙也 。可吊也 ,而又贺之 。

    翻贺为吊  《国策 》:燕易王初立 ,齐宣王因燕丧而攻之 ,取十城 。苏秦为燕说齐王 ,再拜而贺 ,因仰而吊曰 :燕虽弱小 ,秦王之少婿也 。大王利其十城 ,而与强秦为仇 ,是食乌喙之类也 。齐王曰 :善 !归燕之十城 。

    浮湘  《贾谊传 》:谊为长沙王傅 ,意不自得 ,及度湘水 ,为赋以吊屈原 。

    吊二世  《司马相如传 》:武帝还过宜春宫 ,相如奏赋以哀二世行失 。《注 》:宜春 ,本秦之离宫 ,胡亥于此为阎乐所杀 ,故感其处而哀之也 。

    吊屈  《扬雄传 》:雄作书 ,往往摭 《离骚 》文而反之 ,自岷山投诸江流 ,以吊屈原 ,名曰 《反离骚 》。

    沉膇  《左传 》:沉溺 、重膇之疾 。

    蔡邕  《蔡邕集 ·吊屈原文 》:卒坏覆而不振 ,顾抱石其何补 ?

    胡 、阮  《文选 ·思旧赋 》注 :胡广 《吊夷齐文 》曰 :援翰录吊以舒怀兮 。《魏志 》:阮瑀 ,字元瑜 ,为魏武管记室 。《吊伯夷文 》曰 :余以王事 ,适彼洛师 ;瞻望首阳 ,敬吊伯夷 。求仁得仁 ,见叹仲尼 ;没而不朽 ,身灭名飞 。

    祢衡  《后汉书 》:祢衡 ,字正平 。《吊平子文 》:余今反国 ,命驾言归 。路由西鄂 ,追吊平子 。平子 ,张衡字也 。衡 ,楚西鄂人 。

    吊魏武  陆机 《吊魏武文 》:悼穗帐之冥冥 ,怨西陵之茫茫 。登雀台而群悲 ,眝美目其何望 。

    弱弄  《左传 》:弱不好弄 。

    苗而不秀  扬子 《法言 》:育而不苗者 ,吾家之童乌乎 !《世说新语 》:王戎子万子 ,有大成之风 ,苗而不秀 。

    告控  《左传 》:翦焉倾覆 ,无所控告 。

    杂文第十四

    智术之子,博雅之人,藻溢于辞,辞盈乎气。苑囿文情,故日新殊致。宋玉含才,颇亦负俗,始造《对问》,(眉批:《卜居》《渔父》已先是“对问”,但未标“对问”之名耳。然宋玉此文载于《新序》,其标曰《对问》,似亦萧统所题。) 以申其志,放怀寥廓,气实使之。及枚乘摛艳,首制《七发》,腴辞云构,夸丽风骇。盖七窍所发,发乎嗜欲,始邪末正,所以戒膏粱之子也。扬雄覃思文阔,(眉批:“阔”当作“阁”。) 业深综述,碎文璅语,肇为《连珠》,《玉海》作“扬雄覃思文阁,碎文璅语,肇为《连珠》”。 其辞虽小而明润矣。凡此三者,文章之枝派,暇豫之末造也。

    自 《对问 》以后 ,东方朔效而广之,名为《客难》,托古慰志,疏而有辨。扬雄《解嘲》,杂以谐谑,回环自释,颇亦为工。班固《宾戏》,含懿采之华;崔骃《达旨》,吐典言之裁;张衡《应间》,密而兼雅;崔实《客讥》,整而微质;蔡邕《释诲》,体奥而文炳;景纯《客傲》,情见而采蔚:虽迭相祖述,然属篇之高者也。(眉批:凡此数子,总难免屋下架屋之讥。七体如子厚《晋问》,对问则退之《进学解》,体制仍前,而词义超越矣。) 至于陈思《客问》,辞高而理疏 ;庾敳元作“凯”,钦改。 《客咨》,意荣而文悴 。元作“粹”,朱改。(眉批:词高理疏,才士之华藻;意荣文悴,老手之颓唐。惟能文者有此病。此论入微。) 斯类甚众,无所取裁矣。原兹文之设,乃发愤以表志。身挫凭乎道胜,时屯寄于情泰,莫不渊岳其心,麟凤其采,此立本之大要也。

    自 《七发 》以下 ,作者继踵。观枚氏首唱,信独拔而伟丽矣。及傅毅《七激》,会清要之工;崔骃《七依》,入博雅之巧;张衡《七辨》,结采绵靡;崔瑗《七厉》,植义纯正;陈思《七启》,取美于宏壮;仲宣《七释》,致辨于事理。自桓麟《七说》以下,左思《七讽》以上,枝附影从,十有余家。或文丽而义暌,或理粹而辞驳。观其大抵所归,莫不高谈宫馆,壮语畋猎。穷瑰奇之服馔,极蛊媚之声色;甘意摇骨体,杨云:当作“髓”。 艳词动魂识。虽始之以淫侈,而终之以居正,然讽一劝百,势不自反,子云所谓“先骋郑卫之声,曲终而奏雅”者也。唯《七厉》叙贤,归以儒道,虽文非拔群,而意实卓尔矣。(眉批:仍归重意理一边,见 救弊之本旨,所谓与其不逊也宁固。)

    自 《连珠 》以下 ,拟者间出。杜笃、贾逵之曹,刘珍、潘勖之辈,欲穿明珠,多贯鱼目。可谓寿陵匍匐,非复邯郸之步;里丑元作“配”,谢改。 捧心,不关西施之 矣。唯士衡运思,理新文敏,而裁章置句,广于旧篇,岂慕朱仲四寸之珰乎!夫文小易周,思闲可赡。足使义明而词净,事圆而音泽,磊磊自转,可称珠耳。

    详夫汉来杂文,名号多品。或典、诰、誓、问,或览、略、篇、章,或曲、操、弄、引,或吟、讽、谣、咏。总括其名,并归杂文之区;甄别其义,各入讨论之域。类聚有贯,故不曲述。

    赞曰:伟矣前修,学坚多饱。负文余力 ,飞靡弄巧 。枝辞攒映,嘒若参昴。慕 之心,于焉只搅。

    负俗  《汉 ·武帝纪 》:士或有负俗之累 ,而立功名 。

    《对问 》 《文选 》:宋玉 《对楚王问 》:楚襄王问于宋玉曰 :先生其有遗行与 ?何士民众庶不誉之甚也 ?对曰 :唯 ,然 ,有之 。愿大王宽其罪 ,使得毕其辞 。

    《七发 》 《文选注 》:《七发 》者 ,说七事以启发太子也 ,犹 《楚词 ·七谏 》之流 。枚乘事梁孝王 ,恐孝王反 ,故作 《七发 》以谏之 。

    《连珠 》 傅玄 《叙连珠 》曰 :连珠者 ,兴于汉章之世 ,班固 、贾逵 、傅毅三子受诏作之 。其文体 ,辞丽而言约 ,不指说事情 ,必假喻以达其旨 ,而览者微悟 ,合于古诗劝兴之义 。欲使历历如贯珠 ,易睹而可悦 ,故谓之连珠也 。按 :《文章缘起 》:《连珠 》,扬雄作 。是连珠非始于班固也 。嗣后潘勖 《拟连珠 》,魏王粲 《仿连珠 》,晋陆机 《演连珠 》,宋颜延之 《范连珠 》,齐王俭 《畅连珠 》,梁刘孝仪 《探物作艳体连珠 》。又陈懋仁 《文章缘起注 》:《北史 ·李先传 》:魏帝召先读韩子 《连珠 》二十二篇 。韩子 ,韩非子 。书中有联语 ,先列其目 ,而后著其解 ,谓之连珠 。据此 ,则连珠又兆韩非矣 。

    《客难 》 《东方朔传 》:朔上书陈农战强国之计 ,辞数万言 ,终不见用 。朔因著论 ,设客难己 ,用位卑以自慰谕 。

    《解嘲 》 《扬雄传 》:哀帝时 ,丁傅 、董贤用事 ,诸附离之者 ,或起家至二千石 。时雄方草 《太玄 》,有以自守 ,泊如也 。或嘲雄以玄尚白 ,而雄解之 ,号曰 《解嘲 》。

    《宾戏 》 班固 《汉书叙传 》:固 ,永平中为郎 ,典校秘书 ,专笃志于博学 ,以著述为业 ,或讥以无功 。又感东方朔 、扬雄自谕 ,以不遭苏 、张 、范 、蔡之时 ,曾不折之以正道 ,明君子之所守 ,故聊复应焉 。其辞曰 《宾戏 》。

    《达旨 》 《崔骃传 》:骃常以典籍为业 ,未遑仕进之事 。或讥其太玄静 ,将以后名失实 。因拟扬雄 《解嘲 》,作 《达旨 》以答焉 。

    《应间 》 《张衡传 》: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 ,辄积年不徙 。自去史职 ,五载复还 ,乃设客问 ,作 《应间 》以见其志 。

    《客讥 》 客 ,疑作 “答 ”。《崔实传 》:实因穷困 ,以酤酿贩鬻为业 ,时人多以此讥之 。建宁中 ,病卒 。所著碑 、论 、箴 、铭 、答 、七言 、词文 、表 、记 、书 ,凡十五篇 。

    《释诲 》 《蔡邕传 》:邕闲居玩古 ,不交当世 。感东方朔 《客难 》及扬雄 、班固 、崔骃之徒 ,设疑以自通 ,乃斟酌群言 ,韪其是而矫其非 ,作 《释诲 》以戒厉云尔 。

    《客傲 》 《郭璞传 》:璞 ,字景纯 。好卜筮 ,缙绅多笑之 。又自以才高位卑 ,乃著 《客傲 》。

    庾敳  《晋书 》:庾敳 ,字子嵩 。

    首唱  傅玄 《七谟序 》:昔枚乘作 《七发 》,而属文之士 ,作者纷焉 。通儒大才马季长 、张平子 ,亦引其源而广之 。马作 《七厉 》,张造 《七辨 》。

    《七激 》 《后汉 ·文苑传 》:傅毅以显宗求贤不笃 ,士多隐处 ,作 《七激 》以为讽 。

    《七依 》《七辩 》 注详下 。

    崔瑗 《七厉 》 《崔瑗传 》有 《七苏 》,无 《七厉 》。

    《七启 》《七释 》 曹子建 《七启序 》:昔枚乘作 《七发 》,傅毅作 《七激 》,张衡作 《七辨 》,崔骃作 《七依 》,辞各美丽 。余有慕之焉 ,遂作 《七启 》,并命王粲作焉 。粲 ,字仲宣 ,作者曰 《七释 》。

    《七说 》 挚虞 《文章志 》:桓麟文在者十八篇 ,有 《七说 》一篇 。

    曲终奏雅  《汉书 》:扬雄以为靡丽之赋 ,劝百风一 ,犹骋郑卫之音 ,曲终奏雅 ,不已戏乎 !

    杜笃  《后汉 ·文苑传 》:杜笃所著赋 、诔 、吊 、书 、赞 、七言 、女诫及杂文 ,凡十八篇 。

    贾逵  《贾逵传 》:逵作诗 、颂 、诔 、书 、连珠 、酒令 ,凡九篇 。

    刘珍  《后汉 ·文苑传 》:刘珍著诔 、颂 、连珠 ,凡七篇 。

    鱼目  《参同契 》:鱼目岂为珠 ,蓬蒿不成槚 。

    寿陵  《庄子 ·秋水 》篇 :子独不闻夫寿陵余子之学行于邯郸与 ?未得国能 ,又失其故行矣 ,直匍匐而归耳 。

    里丑  《庄子 ·天运 》篇 :西施病心而矉其里 ,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 ,归亦捧心而矉其里 。

    四寸珰  《列仙传 》:朱仲者 ,会稽市贩珠人 。鲁元公主以七百金从仲求珠 ,仲乃献四寸珠而去 。《风俗通 》:耳珠曰珰 。

    典  《尔雅 》:典 ,经也 。《后汉 ·文苑传 》:李尤所著诗 、赋 、铭 、诔 、颂 、《七叹 》、《哀典 》,凡二十八篇 。

    诰  《尔雅 》:诰 ,誓 ,谨也 。《注 》:皆所以约勤谨戒众 。《文章缘起 》:诰 ,汉司隶从事冯衍作 。

    誓  《文章缘起 》:誓 ,汉蔡邕作 《艰誓 》。

    问  对问 。

    览  《吕不韦传 》:不韦使其客人人著所闻 ,集论以为八览 、六论 、十二纪 ,二十余万言 ,号曰 《吕氏春秋 》。

    略  《汉 ·艺文志 》:刘歆总群书而奏其 《七略 》。

    篇  《汉 ·艺文志 》:《凡将 》一篇 ,司马相如作 。《急就 》一篇 ,黄门令史游作 。《元尚 》一篇 ,将作大匠李长作 。

    章  《艺文志 》:《苍颉 》七章者 ,秦丞相李斯所作也 。《爰历 》六章者 ,车府令赵高所作也 。《博学 》七章者 ,太史令胡毋敬所作也 。

    曲  《鼓吹曲 》,一曰短箫铙歌 。蔡邕 《礼乐志 》:短箫铙歌 ,军乐也 ,黄帝岐伯所作 ,以建威扬德 ,风敌劝士也 。《晋书 ·乐志 》:武帝令傅玄制 《鼓吹曲 》二十二篇 ,以代魏曲 。

    操  《风俗通 》:闭塞忧愁而作 ,命其曲曰操 。操者 ,言遇灾遭害 ,困厄穷迫 ,虽怨恨失意 ,犹守礼义 ,不惧不慑 ,乐道而不失其操者也 。

    弄  《琴书 》:蔡邕雅好琴道 ,入青溪访鬼谷先生 ,所居山有五曲 ,一曲制一弄 。

    引  《古今注 》:《箜篌引 》,朝鲜津卒霍里子高妻丽玉所作也 。

    吟  《古今乐录 》:张永元 《嘉技录 》有吟叹四曲 ,一曰 《大雅吟 》。

    讽  七讽 。

    谣  《尔雅 》:徒歌谓之谣 。《穆天子传 》有 《白云谣 》《黄泽谣 》。

    咏  《辨乐论 》:神农教民食谷 ,有丰年之咏 。夏侯湛作 《离亲咏 》。

    谐隐第十五

    芮良夫之诗云:“自有肺肠,俾民卒狂。”夫心险如山,口壅若川,怨怒之情不一,欢谑之言无方。昔华元弃甲,城者发睅目之讴;臧纥丧师,国人造侏儒之歌:并嗤戏形貌,内怨为俳也。又蚕蟹鄙谚,狸首淫哇,苟可箴戒,载于礼典,故知谐辞 言,亦无弃矣。

    谐之言皆也,辞浅会俗,皆悦笑也。昔齐威元作“宣”,许改。 酣乐,而淳于说甘酒;楚襄宴集,而宋玉赋《好色》:意在微讽,有足观者。及优旃之讽漆城,优孟之谏葬马,并谲辞饰说,抑止昏暴。是以子长编史,列传滑稽,以其辞虽倾 回 ,意归义正也 。但本体不雅 ,一作“杂”。 其流易弊 。(眉批:文家有必不可作之题,自有必不可作之体格,虽高手无所施其巧,抑或愈工而愈入恶趣,皆所谓“本体不雅”者 也。) 于是东方、枚皋, 糟啜醨,无所匡正,而诋嫚媟元作“媒”,谢改。 弄,故其自称,为赋乃亦俳也,见视如倡,亦有悔矣。至魏文元作“大”。 因俳说以著笑元作 “茂”,孙改。 书,薛综凭宴会而发嘲调,虽抃推疑误。 席,而无益时用矣。然而懿文之士,未免枉辔:潘岳《丑妇》之属,束晳《卖饼》之类,尤而一作“相”。 效之,盖以百数。魏晋滑稽,盛相驱扇,遂乃应玚之鼻,方于盗削卵;张华之形,比乎握舂杵。曾是莠言,有亏德音,岂非溺者之妄笑,元作“茂”,朱改。 胥靡之狂歌欤?

    者,隐也;遁辞以隐意,谲譬以指事也。昔还社元作“杨”。 求拯元作“极”。 于楚师,喻眢井而称麦曲;叔仪乞粮于鲁人,歌佩玉而呼庚癸;伍举刺荆王以大鸟,齐客讥薛公以海鱼;庄姬托辞于龙尾,臧文谬书于羊裘。隐语之用,被于纪传。大者兴治济身,其次弼违晓惑。盖意生于权谲,而事出于机急,与夫谐辞,可相表里者也。汉世《隐书》,十有八篇,歆、固编文,录之歌末。

    昔楚庄、齐威,性好隐语。至东方曼倩,尤巧辞述。但谬辞诋戏,无益规补。自魏代已来,颇非俳优,而君子嘲一本无“嘲”字。 隐,化为谜语。谜也者,回互其辞,使昏迷也。或体目文字,或图象品物,纤巧以弄思,元作“忠”,谢改。 浅察以炫辞,义欲婉而正,辞欲隐而显。荀卿《蚕赋》,已兆其体。至魏文、陈思,约而密之。高贵乡公,博举品物,虽有小巧,用乖远大。夫观古之为隐,理周要务,岂为童稚之戏谑,搏髀而抃笑哉!然文辞之有谐 ,譬九流之有小说,盖稗官所采,以广视听。若效而不已,则髡袒而(眉批:“袒而”疑作“朔之”。) 入室,旃、孟之石交乎?

    赞曰:古之嘲隐,振危释惫。虽有丝麻,无弃菅蒯。会义适时,颇益讽诫。空戏滑稽 ,德音大坏 。

    芮良夫  《诗 ·桑柔传 》:芮伯刺厉王之诗 。《左传 》:周芮良夫之诗 。

    心险  《庄子 》:孔子曰 :凡人心险于山川 。

    口壅  《国语 》:召公曰 :防民之口 ,甚于防川 。川壅而溃 ,伤人必多 ,民亦如之 。

    华元  《左传 》:宋华元获于郑 ,宋以兵车文马赎之 。宋城 ,华元为植 。城者讴曰 :睅其目 ,皤其腹 ,弃甲而复 。于思于思 ,弃甲复来 。

    臧纥  《左传 》:臧纥救鄫 ,侵邾 ,败于狐骀 。国人诵之曰 :臧之狐裘 ,败我于狐骀 。我君小子 ,朱儒是使 。朱儒朱儒 ,使我败于邾 。

    蚕蟹  《檀弓 》:成人有其兄死而不为衰者 ,闻子皋将为成宰 ,遂为衰 。成人曰 :蚕则积而蟹有匡 ,范则冠而蝉有绥 ,兄则死而子皋为之衰 。

    狸首  《檀弓 》:原壤之母死 ,孔子助之沐椁 。原壤登木歌曰 :狸首之斑然 ,执女手之卷然 。

    说甘酒  《滑稽列传 》:齐威王好为长夜之饮 ,置酒后宫 ,召淳于髡 ,赐之酒 。问曰 :先生能饮几何而醉 ?对曰 :臣饮一斗亦醉 ,一石亦醉 。故曰 :酒极则乱 ,乐极则悲 ,万事尽然 。言不可极 ,极之而哀 。以讽谏焉 。王曰 :善 !乃罢长夜之饮 。

    赋 《好色 》 《文选 》:大夫登徒子侍于楚襄王 ,短宋玉 。玉著 《登徒子好色赋 》,王称善 。

    讽漆城  《滑稽列传 》:秦二世欲漆其城 ,优旃曰 :善 !漆城荡荡 ,寇来不能上 。即欲就之 ,易为漆耳 ,顾难为荫室 。于是二世笑之 ,以其故止 。

    谏葬马  《滑稽列传 》:楚庄王有所爱马死 ,欲以棺椁大夫礼葬之 。优孟曰 :以楚国堂堂之大 ,何求不得 ,而以大夫礼葬之 !薄 ,请以人君礼葬之 。诸侯闻之 ,皆知大王贱人而贵马也 。于是 ,王乃使以马属太官 ,无令天下久闻也 。

    滑稽  《史记 ·滑稽列传 》注 :崔浩云 :滑 ,音骨 。稽 ,流酒器也 。转注吐酒 ,终日不已 ,言出口成章 ,辞不穷竭 ,若滑稽之吐酒 。故扬雄 《酒赋 》云 “鸱夷滑稽 ,腹大如壶 ,尽日盛酒 ,人复借沽 ”是也 。又姚察云 :滑稽 ,犹俳谐也 。滑 ,读如字 。稽 ,音计也 。言谐语滑利 ,其计智疾出 ,故云滑稽 。

    东方 、枚皋  《枚皋传 》:自言为赋不如相如 ,又言为赋乃俳 ,见视如倡 ,自悔类倡也 。故其赋有诋諆东方朔 ,又自诋諆其文 。

    糟啜醨  《楚辞 》:众人皆醉 ,何不 其糟而歠其醨 。

    薛综  《薛综传 》:综 ,字敬文 ,仕吴 ,守谒者仆射 。蜀使张奉来聘 ,综嘲之曰 :有犬为独 ,无犬为蜀 ,横目勾身 ,虫入其腹 。

    束晳  《束晳传 》:束尝为 《劝农 》及 《饼 》诸赋 ,文颇鄙俗 ,时人薄之 。

    溺者  《左传 》:吴王曰 :溺人必笑 ,吾将有问也 。

    胥靡  《书传 》:使胥靡刑人筑护此道 ,说贤而隐 ,代胥靡筑之以供食 。《疏 》:胥 ,相也 。靡 ,随也 。古者相随坐轻刑之名 。又 《汉书 》注 :师古曰 :联系使相随而服役之 ,故谓之胥靡 ,犹今之役囚徒 ,以锁联缀耳 。

    眢井 、麦曲  《左传 》:楚子围萧 ,还无社与司马卯言 ,号申叔展 。叔展曰 :有麦曲乎 ?曰 :无 。有山鞠穷乎 ?曰 :无 。河鱼腹疾奈何 ?曰 :目于眢井而拯之 。

    佩玉 、庚癸  《左传 》:哀公十三年夏 ,公会单平公 、晋定公 、吴夫差于黄池 。吴申叔仪乞粮于公孙有山氏 ,曰 :佩玉蕊兮 ,余无所系之 !旨酒一盛兮 ,余与褐之父睨之 !对曰 :粱则无矣 ,粗则有之 。若登首山以呼曰 :庚癸乎 ,则诺 。杜 《注 》:庚 ,西方 ,主谷 。癸 ,北方 ,主水 。

    大鸟  《楚世家 》:庄王即位三年 ,不出号令 。伍举曰 :愿有进隐 。曰 :有鸟在于阜 ,三年不蜚不鸣 ,是何鸟也 ?庄王曰 :三年不蜚 ,蜚将冲天 ;三年不鸣 ,鸣将惊人 。举退矣 ,吾知之矣 。

    海鱼  《战国策 》:靖郭君将城薛 ,曰 :毋为客通 。齐人有请者曰 :臣请三言而已矣 。因见之 。客趋而进曰 :海大鱼 。君曰 :客有于此 。客曰 :君不闻大鱼乎 ?网不能止 ,钩不能牵 ,荡而失水 ,则蝼蚁得意焉 。今夫齐 ,亦君之水也 ,君长齐 ,奚以薛为 ?夫齐虽隆薛之城到于天 ,犹之无益也 。君曰 :善 !乃辍城薛 。

    龙尾  《列女传 》:楚庄姬上隐语于王曰 :大鱼失水 ,有龙无尾 ,墙欲内崩 ,而王不视 。王问之 ,对曰 :鱼失水 ,离国五百里也 。龙无尾 ,年三十无太子也 。墙崩不视 ,祸将成而王不改也 。

    羊裘  《列女传 》:臧文仲使于齐 ,齐拘之 。文仲微使人遗公书 ,谬其辞曰 :敛小器 ,投诸台 。食猎犬 ,组羊裘 。琴之合 ,甚思之 。母见书而泣曰 :吾子拘而有木治矣 。

    汉世 《隐书 》 《汉 ·艺文志 》:《隐书 》十八篇 。师古曰 :刘向 《别录 》云 :隐书者 ,疑其言以相问 ,对者以虑思之 ,可以无不谕 。

    性好隐语  《滑稽列传 》:齐威王之时喜隐 。《索隐 》曰 :喜隐 ,谓好隐语 。

    曼倩  《东方朔传 》:舍人恚曰 :朔擅诋欺天子从官 ,当弃市 。上问朔 :何故诋之 ?对曰 :臣非敢诋之 ,乃与为隐耳 。舍人不服 ,因曰 :臣愿复问朔隐语 。朔应声辄对 ,变诈锋出 ,莫能穷者 。

    谜  《古诗所 》:鲍照有 “井 ”字谜 。

    《蚕赋 》 《赋苑 》:荀卿 《蚕赋 》,通篇皆形似之言 ,至末语始云 ,夫是之谓蚕理 。

    高贵乡公  《晋阳秋 》:高贵乡公神明爽俊 ,德音宣朗 。景王曰 :上何如主也 ?钟会对曰 :才同陈思 ,武类太祖 。景王曰 :若如卿言 ,社稷之福也 。

    九流  《汉 ·艺文志 》:有儒家者流 ,道家者流 ,阴阳家者流 ,法家者流 ,名家者流 ,墨家者流 ,纵横家者流 ,杂家者流 ,农家者流 ,小说家者流 。诸子十家 ,其可观者 ,九家而已 。

    稗官  《汉 ·艺文志 》:小说家者流 ,盖出于稗官 ,街谈巷语 、道听途说之所造也 。如淳曰 :王者欲知闾巷风俗 ,故立稗官 ,使称说之 。师古曰 :稗官 ,小官 。《汉名臣奏 》“唐林请省置吏 ,公卿大夫至都官 、稗官各减什三 ”是也 。

    石交  《史记 》:弃仇雠而得石交 。